九谷燒一名取自於其主要發源地─加賀國江沼郡九谷村(現今石川縣),根據記載,當時人們在當地找到一種名為『花坂陶石』的陶土,因此加賀國領主前田家派人至當時的肥前國,也就是有田燒的中心,學習陶瓷的製作,師承於有田燒的技法,加上花版陶石本身豐富的含鐵量,經過還原燒成後,略帶青色的質地,會讓彩繪色彩更加豐富深邃,使得顏色更加鮮豔華麗。經過歷史的蘊釀,九谷燒發展出自身特有的彩繪技術,精緻而優雅,燒製出與伊萬里不同的華美燦麗,讓九谷燒完美形容彩瓷的現況。
色彩繽紛斑斕的彩繪使九谷燒最大的特色,依照期彩繪的技法,可分為以下三種:
- 青手:以綠色塗料為底,以『塗埋』的技法,也就是瓷器周身完全以顏料塗滿不留白,主要配色以黃、綠、青、紫四色為主,亦被稱為「青九谷」,最大的特徵是圖案上色後再以黑色進型輪廓勾邊。
- 五彩手:白色素坯表面以黃、綠、青、紫、紅五色彩繪,最大的辨識處在窗繪─也就是器皿的底部繪製具有故事性的主題,與精工縝密的地紋為主要特色,其濃烈如油畫般的用色,又被稱為『九谷五彩』。
- 赤繪:為現今九谷燒的主流技法,主要是利用紅色色料不易暈染的特性,在素坯上進行被稱為『細描』的技法後,再以黃、綠、青、紫、紅上色,而多數作品會搭配金箔的施用後上釉,此種技法被稱為『金襴手』。
前二者技法主要興盛於17世紀後半,被稱為『古九谷』,元祿年間,九谷燒突然地封窯,消失在世人眼前,成為日本陶瓷界眾說紛紜的不解之謎。直到了19世紀,赤繪問世後,在許多大師的努力下,讓九谷燒重現於世人眼前,結合了古九谷濃厚的用色與赤繪的細描與金襴手的技法,璀璨而大膽用色,擄獲了世人的目光,成就了九谷燒在陶瓷界不可撼動的地位。
現今陶瓷市場上,由於九谷燒精緻與獨特,即便是近代陶瓷家的作品,其價值跟著九谷燒名聲水漲船高,而所謂的『老件』,也就是具有年份的作品更是可遇不可求,其中老件與新品最大的差別在於窗繪的作法與金箔的施用。老件的製作大多都是由諸侯貴族下單製作,因此古代的師傅在窗繪的部份喜愛以故事為主題,混用赤繪與五彩手的技法來進行製作;另外,在金箔的施用技法上,並不只是以金箔上色,而是混用了細描技法,創作出各種令人難以想像的精細度進行繪製,使得九谷燒的老件與新品間的差異更易於辨識。
瑞壽藝廊珍藏數件九谷燒老件中的精品,其中數件正是運用了幾乎已佚失的金箔細描的技法,無須高深的鑑賞方法或是器材,僅用肉眼即可深刻地辨識九谷燒老件的珍貴之處,可說是老件中的極致精品,不論是在收藏或是藝術投資上,未來的的價值難以估量。
4.4*4.4*2.3(高)cm
5.2(直徑)*2.1(高)cm
6.2(直徑)*2.5(高)cm
5.5(直徑)*2.8(高)cm
4.8*4.8*2.2(高)cm
5.8(直徑)*2.5(高)cm
16.2(高)cm
11.5(直徑)*7.5(高)cm
5.6(直徑)*9.5(高)cm
5.2(直徑)*4.8(高)cm
6.2(直徑)*3.7(高)cm
托 8.8(直徑)*1.9(高)cm
杯 4.8(直徑)*3(高)cm
8.1(直徑)*2.8(高)cm
5.4(高)cm
5.5(直徑)*3.6(高)cm
5.2(直徑)*2.1(高)cm
5.8(直徑)*2.3(高)cm
5.6(直徑)*2.9(高)cm
5.3(直徑)*2.4(高)cm